英美電影近些年不斷重現塑造當下世界格局的歷史時刻,從敦克爾克到至暗時刻,再到片中的柏林墻倒塌,只是政治上的勝利似乎已不再值得歡慶,而是愈發(fā)沉重無情,這些瞬間不僅僅是對勝利的重述與確認,更是當下變革的勇氣之源。正如片中所說“It is double pleasure to deceive the deceiver” ,那么as a deceiver herself(ourselves), the pleasure is triple. 我們重又回到了一個馬基雅維利的新時代,每一個大小人物都在根據現實而不是理想行事,we fight for nothing。
藍朋友:36.56.117.25
巴里林登的一生,三次決斗,邁向上層又回到原點。全片基本英式端著,人物話也不多,但古典形式的魅力莫名,死氣沉沉得恰到好處。在他看到同鄉(xiāng)伯爵大哭并懺悔時是動人的,也有扮成騎士金蟬脫殼的狡黠,有編著戰(zhàn)爭故事看著兒子死去的痛苦,同一輛小馬車,送他去過生日,也送他入土。Good or bad, handsome or ugly, rich or poor, they are all equal now. 配樂變奏太強大,我的雞皮疙瘩。 個人覺得這部電影和2001太空漫游的內核是共通的,都是努力生存,要去追求些什么的人,無論群體還是個體,可惜天地不仁,所以終究被無奈困住。補了奧菲爾斯之后,感覺此片有奧菲爾斯的影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