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還叫俠女,英文已經(jīng)變成a touch of zen了。當然這部電影本已和聊齋沒多少聯(lián)系,只是這加出來的zen完全是敗筆,顧書生帶走孩子電影就該落幕,最后那一大段無比冗長。胡導演是技術(shù)派的,光影構(gòu)圖都是大師級的,但他需要一個好編劇。他自己可能不愿意,他并不認為劇情和人物有多重要。本片的人物還是有妙處的,顧書生寫得好,好在俗;俠女寫得好,好在冷??戳嗽瓌”?,原設的顧書生更傳統(tǒng)些,然初看可能膿包,實則頗有擔當。影版對書生其實是貶的。與小市民母親相比好像是個豁達的隱士,其實還是個俗人。以諸葛自詡得意洋洋,觸到尸體瞬間魂飛天外,何等荒唐。俠女于細節(jié)處呈現(xiàn)了更多感情變化。私以為還是原劇本的寫法可愛些。影版書生倒是另辟蹊徑,俠女卻是冷傲有余,感情貧乏。惟目送一段眼中似有淚光,可惜影片沒有就此打住。